家风小故事丨朱德:勤俭持家、不搞特权
家
风
故
事
朱德(1886-1976),作为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,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家,更以“严于律己、勤俭持家、不搞特权”的家风著称。他的家风故事贯穿革命与建设时期,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品格。
展开剩余64%朱德为家人立下“三不准”家规:不准搭乘他的专车、不准亲友相求、不准讲究吃穿住玩。他始终强调“小汽车是党和国家分配的工作用车,不是私有财产”,家人出行只能坐公交车或步行。例如,外孙刘建上学时因要求坐小汽车被朱德教育:“你要坐小汽车,别人的孩子也要坐小汽车,得浪费国家多少汽油?”最终,朱德让孙子们改用月票乘公交上学。女儿朱敏从事普通教师工作,也被要求搬到学校宿舍,与群众打成一片。
朱德对子女的教育核心是“接班不接官”,即继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非特权。儿子朱琦在抗战中负伤致残,转业时被分配到石家庄铁路机务段从实习生做起,逐步晋升为火车司机。朱德得知后欣慰道:“你学会了开火车,应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!”。他拒绝为子女安排职务,甚至孙子被调回北京照顾他时,他坚持将其送回基层连队,强调:“我不要孝子贤孙,要革命事业的接班人!”。
朱德幼年家境贫寒,母亲的勤劳节俭对他影响深远。他严格控制家庭开销,要求孩子们穿补丁衣服、旧军鞋,并亲自检查每笔开支账目。他曾题词“勤俭建国,勤俭持家,勤俭办一切事业”,并带子女下地劳动,教导“不热爱劳动,怎能服务人民?”。临终前,他嘱托将两万元存款全部上交作为党费,仅留下书籍供子孙学习,彰显“公私分明”的廉洁本色。
朱德将学习视为终身事业,家中常组织集体学习会,亲自教子女读毛泽东著作,要求写读书笔记。女儿朱敏因中文差,他逐字讲解,甚至以《毛泽东选集》作为结婚礼物。他强调“革命到老,学习到老”,通过言传身教将红色信仰融入家风,培养子孙的独立人格与家国情怀。
朱德的家风以“严、俭、学、公”为核心,既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,更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体现。他通过家规约束、劳动教育、思想引导,塑造了“不搞特权、自力更生、服务人民”的家庭文化。正如其遗训所言:“我是无产阶级的一员,我的东西都是公家的。”这种精神至今仍是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典范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